從肌膚角度出發 認識物理性防曬

從肌膚角度出發 認識物理性防曬

近幾星期天氣時陰時晴,開始進入秋季的節奏,但不代表可以跳過防曬步驟。雖然雲層輕輕可以遮擋UVB,減少低曬傷機會,但力強的UVA依然會穿透雲層口罩甚至,滲透到肌膚底層。如果不做好防曬工作,不但會變黑,甚至會造成光老化問題,塗多少精華素無補於事,所以防曬必然是一年四季都需要的護膚關鍵。 近年來詢問度最高的莫匱物理性防曬(又稱礦物質型防曬) 物理性防曬主要以氧化鋅(氧化鋅;ZnO)或二氧化鈦(二氧化鈦;TiO2)兩種成分作為防曬劑。物理性防曬的原理,是穿透固體成分,以反射或折散等方式窒息。 ❶ 外圍 事實上,化學性防曬霜有多種防曬成分,可以製成化妝水、凝膠、噴霧等,比之前更進一步,所以有些物理性防曬霜插入固體成分化妝品成較小的奈米粒子,接近加入肌膚的自然色調,有助於提高保濕,防止泛白。 ❷ 防曬效果 總的來說,物理性防曬劑對於UVA的防護力比較弱。但實際的防曬功效,要考慮防曬產品的「整體配方」,最偵查的方式就是參考產品的防曬能力檢驗報告,或只是第三方檢驗報告。 ❸ 安全性 由於物理性防曬不會被皮膚吸收進入肌膚層,所以致敏性會較低,建議容易敏感、有濕疹汗斑的朋友使用。當然我們也應該用網路工具查證防曬產品會否含有其他化學防腐劑甚至食品成分。 美國環保組織對常見的保濕成分造成危害指數(EWG Hazard Score)評分,分數愈高代表對身體不良影響愈大,大家購買時可以對比一下,避免含高成分成分的保濕成分,減弱保濕劑。另外,也建議以乳霜和乳液代替噴霧或粉末狀,避免吸入造成危害不可挽回的危害: ❹環境影響 早年已有研究證實,只需少量的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甲修復肉桂酸辛酯或氧苯甲酮(一種預防輻射的常見成分)就可能破壞成熟和幼體珊瑚DNA並導致死亡。無論購買任何個人護理產品,我們都應該盡一分努力,仔細閱讀產品標籤,所以避免使用對環境和健康有潛在農藥的成分,而物理性防曬中常見的氧化鋅和鈦二氧化物均為海洋的有害活性成分,絕對符合環境安全標準。   SPF係數有數得計嗎? 根據研究顯示,防曬乳至少需要使用SPF 30的防曬乳才能達到防曬效果,但有些防曬產品的SPF係數比包裝上列明對應。所以直接依照產品包裝上的成分百分比換算,順便說明SPF係數。 SPF愈高功效癒好? 大多數人以為塗上SPF100的防曬乳會比SPF50多出雙倍的防曬保護時間。但實際上,經過流汗、出油及抹面等皮膚狀態的改變後,防曬產品的功效會大打折扣,為免消費者誤以為用了更高的防曬度就可以長時間曝曬,從而過度曬太陽,日本及歐盟使用大於SPF 50的防曬產品。 在 Instagram 上查看這些貼文 🌎清潔美容倡導者(@natureswondershk)分享的貼文 提你提 根據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指出,解決臉部和頸部問題的份量大約是半個膠瓶蓋(約1茶匙),如果身處室外地方記得每2小時補塗一次! 跟著我們 Instagram |Facebook 開啟健康新旅程 立即訂閱